咨询电话

13244566789

鼎合讨债

债务纠纷诉讼与调解选择:企业解坏账必看的选择攻略

2025-07-23 12:39:03

image

企业财务桌上摊着三个月没更新的坏账清单,催款电话打了二十遍,对方从“再等等”变成“现在没钱”,法务部催着走诉讼流程,业务总监却拽着你说“别把关系闹僵,以后还要合作”——这大概是每个企业遇到坏账时最头疼的两难:选诉讼还是调解?

先别急着拍板,先摸清楚对方的“生存状态”。如果对方还在正常经营,财务报表上还有流动现金,负责人愿意坐下来谈,甚至主动发了“还款计划草稿”,这种情况优先选调解。比如去年我们帮一家电子元件厂处理过一笔120万的坏账,对方是做家电组装的老客户,因为下游品牌商压款导致资金链紧,但工厂还在正常出货,仓库里有价值80万的成品库存。我们帮工厂设计的调解方案是:分三期还款, 期30万(15天内到账),第二期40万(用库存成品做质押,提货时结清),第三期50万(由对方法定代表人个人担保),最后去法院做了司法确认。结果对方 期按时打款,第二期因为拿到品牌商的回款,直接提前结清了剩余90万——既收回了钱,又保住了每年500万的合作订单。

但如果对方已经“失联”:电话不接、办公地址换了、天眼查上显示“经营异常”,或者明明有房产、股权却故意转移,这种情况别犹豫,直接走诉讼+保全。比如一家建材公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方是做装修的小公司,欠了60万货款,老板把公司账户里的钱转去了自己的私人账户,然后躲起来。我们帮建材公司做了诉前保全,用保险公司的担保函(费用1800块)冻结了对方老板的个人房产(查出来老板把公司的钱用来买了这套房),然后起诉。法院开庭时对方没出庭,缺席判决后,拍卖了房产,拿到了58万(扣除诉讼费和拍卖费),剩下的2万因为对方老板被纳入失信名单,没法买机票谈生意,主动联系还了款。

选调解的关键是“把协议绑上‘强制力’”。很多企业怕调解后对方反悔,其实只要做一步:去法院做司法确认。调解协议不是签了就有效,要让法院盖章确认,这样如果对方不履行,直接拿着司法确认书去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不用再走起诉流程。比如有一家食品厂和经销商调解,签了“每月还10万”的协议,但没做司法确认,结果经销商还了两个月就不还了,食品厂再起诉,花了三个月才拿到判决,等执行时经销商已经把库存卖光了——这就是没做司法确认的坑。

调解的方案要“戳中对方的痛点”。别只说“你要还钱”,要给对方“不还钱更麻烦”的压力。比如对方怕起诉影响征信,你可以说“如果调解,我们不申请保全,也不在天眼查上留纠纷记录”;对方怕资产被冻结,你可以说“如果按这个方案还,我们解除对你们账户的保全”;对方怕失去合作,你可以说“还清后,我们恢复下一季度的供货”。比如有一家服装品牌和代理商调解,代理商欠了80万,怕品牌方终止代理权,我们帮品牌方提出“还款期间保留代理权,还清后提高1%的返利”,代理商立刻同意了,三个月就还清了。

选诉讼的话,先“锁死对方的资产”。诉前保全是关键,别等起诉了再保全,不然对方早把钱转走了。保全需要的材料很简单:起诉状、财产线索清单、担保函(找保险公司出,费用是保全金额的0.1%-0.3%)。财产线索怎么找?比如通过天眼查查对方的股权结构,有没有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通过房产局查对方的房产信息(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证号或公司名称);通过银行查对方的基本户(一般合同里会写)。比如一家化工企业起诉前,通过天眼查发现对方股东持有一家科技公司30%的股权,立刻申请保全了这部分股权,后来对方股东为了不影响科技公司的融资,主动帮对方还了款。

诉讼的“管辖法院”要选对。尽量选自己公司所在地的法院,这样不用来回跑,节省时间和成本。如果合同里有“争议提交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的约定,直接按约定来;如果没有约定,根据法律规定,“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也就是你公司所在地)是合同履行地,也能在你这边起诉。比如一家上海的贸易公司起诉杭州的客户,合同里没写管辖,我们帮贸易公司在上海法院起诉,节省了每次开庭跑杭州的时间,而且上海法院的执行效率更高。

诉讼的“证据链”要扎紧。别只拿一张合同就去起诉,要把证据整理成“闭环”:比如买卖合同(证明双方有交易关系)、送货单(签字或盖章的,证明你履行了交货义务)、对账单(对方盖章或负责人签字的,证明欠款金额)、催款记录(微信、短信、邮件,证明你一直在催款,没超过诉讼时效)。比如有一家机械公司起诉时,只拿了合同和送货单,但送货单是对方员工签字,对方说“这个员工早就离职了”,后来我们帮机械公司补充了“员工在职时的社保记录”和“之前的对账记录(有这个员工的签字)”,法院才认可了送货单的效力。

不管选调解还是诉讼,“执行”才是最后一步。调解后对方不履行,直接去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诉讼赢了后,要主动找执行法官查对方的财产: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股权、应收账款(比如对方有没有其他公司欠他钱)。如果对方没有财产,申请将对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比如不能坐飞机、高铁、住星级酒店),还有“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如果股东没有足额出资,或者抽逃出资,比如对方公司注册资本100万,股东只出了20万,你可以要求股东补足80万来还你的钱。比如一家广告公司起诉一家传媒公司,传媒公司是空壳,我们帮广告公司查了股东的出资记录,发现股东抽逃了50万注册资本,于是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最后股东还了40万。

最后想说,选调解还是诉讼,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看对方的情况,选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比如对方是长期大客户,能带来稳定订单,就算多等两个月,也要选调解;比如对方是“老赖”,没什么合作价值,直接起诉+保全,别浪费时间。关键是要“快”——坏账拖得越久,收回的概率越低,比如逾期3个月的坏账,收回率是70%;逾期6个月,降到50%;逾期1年,只有20%。所以不管选哪种方式,先行动起来再说。

比如现在你桌上有一笔坏账,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对方还愿意接你电话吗?对方有能变现的资产吗?这笔钱对应的合作还想继续吗?如果前两个是“是”,第三个也是“是”,去谈调解;如果前两个有一个“否”,或者第三个是“否”,赶紧找律师写起诉状。别等“再等等”变成“要不回来”——坏账处理,最怕的就是“等”。

1324456678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