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244566789

鼎合讨债

通过债务违约责任追究帮企业破解坏账回款困局

2025-07-28 12:33:43

要破解企业坏账回款困局,核心不是“求着对方还钱”,而是用合同里的“违约责任”,把对方的“拖延成本”变成“必须解决的压力”——你得让他清楚:拖下去要赔的钱比还本金多,不解决连正常经营都做不到。以下是6个能立马落地的操作技巧,每一步都有具体动作和案例,直接照做就能见效。

首先要做的是把违约事实“钉死”,不给对方留任何狡辩空间。很多企业催款没效果,就是因为没说清“对方到底哪里违约”,更没证据支撑——对方一句“没收到货”“合同没写清楚”,就能把你堵回去。你得用“证据链”把违约行为“坐实”,具体分三步:先扒合同,把违约条款标红。找出盖过章的合同原件,翻到“违约条款”那一页,用荧光笔标清楚——比如“第5.1条:买方应于收货后30日内支付全部货款,逾期每日按未付金额的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第5.3条:逾期超过60日,卖方有权停止供货并解除合同”。再列台账,把违约数字“算死”。用Excel做份“违约明细台账”,每一行填清楚合同编号、供货日期、收货确认日、应付金额、到期日、实际付款日、逾期天数、违约金(按合同公式算),备注里附证据——比如物流单截图、付款记录、催款聊天记录。比如“合同XX-202305:2023年5月10日供货,对方5月15日确认收货,应付10万,到期日6月14日,实际未付,逾期至2024年3月14日共273天,违约金=10万×0.05%×273=13650元”。最后存证据,把沟通记录“固定”。催款的微信、邮件、电话要留痕:微信聊天记录别删,导出PDF;邮件存好“已发送”和对方回复;电话要录音,记得说清楚关键信息——“您好,我是XX公司的张三,提醒您付XX合同的10万货款,到期日是6月14日,现在已经逾期273天了,请尽快安排”。

我去年帮一家食品供应商处理过坏账:对方是连锁超市,欠80万逾期6个月,一开始咬死“没收到货”。我们把有对方员工签字的物流单、盖了超市公章的收货确认函、对方回复“再等等”的微信记录摆出来,超市立马没了借口,乖乖坐下来谈。

光有违约事实还不够,得用一份“违约责任清单”倒逼对方坐下来谈判——数字比“快付钱”的空口催促管用10倍。很多企业催款只会说“赶紧付钱”,对方要么装没听见,要么找“资金紧张”的借口。你得把“对方要承担的后果”用“可量化的数字”砸过去,让他意识到“拖下去更亏”。具体做法是写一份《违约责任告知函》,里面包含三个核心内容:已发生的违约事实——比如“截至2024年3月15日,你方欠我方货款150万元,逾期92天(附台账)”;按合同要承担的责任——比如“按合同第4.2条,应支付违约金150万×0.05%×92=6.9万元;按第4.3条,我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未销售的20万元货物,并要求你方赔偿资金占用损失1.5万元(LPR4.35%×1.5倍)”;起诉后的额外成本——比如“若我方起诉,你方需承担律师费4.5万元(标的额3%)、诉讼费1.8万元、保全费0.8万元,合计约14.5万元”。

把这份函用EMS寄给对方,备注“关于XX合同违约责任及欠款催收函”,保留快递存根和对方签收记录。然后打电话给对方负责人:“我是XX公司法务,昨天给你寄了违约责任清单,里面的数字都是按合同算的。你要是有异议,3天内给我回复;要是没有,明天下午2点来你公司谈怎么解决——毕竟拖下去,你要赔的钱比欠我的还多。”

去年有个建材公司用这招,对方是工程商,欠120万逾期8个月。工程商收到函后,第二天就找过来谈:“我知道拖下去要赔不少,能不能先付50万,剩下的分6个月还?”最后顺利回款。

当对方有多个违约行为或多笔欠款时,要学会给违约责任“分层”——先追“最疼的”,再拿“剩下的”。你得挑那些能直接变现、能影响对方经营、能牵连到个人的违约责任先下手,具体优先级是这样的: 层是能直接变现的“担保措施”,比如合同里有“质押”(对方把设备、货物押给你)或“抵押”(对方用房产、车辆抵押),直接按合同处置——找评估公司估个价,卖给二手商或拍卖,先收回一部分钱。第二层是能牵连个人的“连带担保”,如果对方的老板、股东签了“连带担保函”,直接起诉对方公司+个人,冻结老板的银行卡、房产——老板怕影响自己的生活,肯定会着急还钱。第三层是能影响经营的“履行抗辩权”,比如合同里有“先款后货”,对方没付钱,你就停止供货;或者“逾期超过30天,有权暂停服务”——对方要靠你的货、服务做生意,停了就没法赚钱,肯定会妥协。

我之前帮一家电子元件供应商处理过三笔坏账: 笔50万(老板个人担保)、第二笔30万(质押了钢材)、第三笔20万(无担保)。我们先处理第二笔,把钢材卖给贸易商,收回28万;再处理 笔,起诉老板,冻结他的银行卡,老板赶紧还了50万;最后第三笔,对方主动找过来还了。

有时候,与其硬逼对方还钱,不如把违约责任和他的“核心需求”绑定——用“好处”换“回款”。不要只盯着“要回本金”,要把“解决违约责任”变成对方的“利益选项”——比如对方想做新业务、想贷款、想维持名誉,你就用这些“需求”换他还钱。具体技巧有三个:用“新业务”换回款,如果对方还想和你合作,可以说“你把之前的100万本金加5万违约金付了,新订单给你降3个点,还能提前发货”;用“信用”换回款,如果对方要贷款、投标,可以说“你把钱还了,我给你开‘无违约证明’——不然银行看到你有逾期记录,贷款批不下来;投标的时候,评委看到违约记录,肯定不选你”;用“名誉”换回款,如果对方是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可以说“如果起诉,判决书会上网,投资者看到会抛股票,客户看到会取消订单——你想清楚,是赔点违约金划算,还是损失名誉划算?”

去年有个科技公司欠一家供应商70万,一直说“资金紧张”。我们了解到科技公司正在申请银行贷款,需要供应商的“履约证明”。于是和对方谈:“你先付30万本金加2万违约金,剩下的40万分4个月付,我给你开证明——不然贷款批不下来,你连工资都发不了。”对方第二天就打了32万,后面每月按时还10万。

还有个容易踩的坑:别让“违约责任过期”,每半年得做一次“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是3年,从违约之日起算——要是你3年都没催款,或者催款没留证据,对方可以说“超过时效”,法院不会支持你。你得每半年做一次“时效中断”,把时效“重新算3年”,具体动作有三个:发催款函,用EMS寄,备注“催款函”,写清楚“请你方于收到本函后10日内支付所欠货款XX元及违约金XX元”,保留快递存根和对方签收记录;让对方写“还款承诺”,比如“我方承诺于2024年12月31日前支付所欠货款100万元及违约金5万元”,要对方盖章或法定代表人签字;让对方付“小钱”,哪怕对方只付1万(比如违约金),也要收——这能证明对方“承认欠款”,时效重新计算。

我之前遇到过一家企业,催款时没留证据,3年后起诉,对方说“超过时效”,法院判企业输了,损失了80万。后来这家企业每半年发一次催款函,再也没踩过“时效”的坑。

如果遇到彻底耍无赖的“老赖”——根本不回应,或者有能力履行却不履行,别再耗着,直接用“法律手段”砸他的“饭碗”。具体做三件事:申请财产保全,起诉的时候同时申请“诉前保全”或“诉中保全”,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股权——对方的基本户被冻了,没法收货款、发工资、付税款,肯定会着急;申请强制执行,拿到判决书后立刻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封对方的财产,拍卖变现;申请“限高”,如果对方还不履行,申请“限制高消费”——对方的法定代表人不能坐飞机、高铁、住星级酒店、买房产、买车,甚至影响孩子上私立学校。

去年有个服装供应商遇到老赖,欠60万一直说“没钱”。我们起诉并申请保全,冻结了对方的基本户——对方没法收客户的货款,第三天就找过来,把60万加3万违约金全付了。还有个企业老板被限高后,没法坐飞机去谈业务,主动找我们还钱。

最后要提醒的是,用违约责任施压得把握“度”,别把对方逼到“鱼死网破”。违约金别“狮子大开口”,如果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超过实际损失的30%),对方可以请求法院调低——按LPR的1.5倍到2倍计算就好,既合理又能得到法院支持。别用“非法手段”,比如扣押对方人员、破坏对方财产、骚扰对方家人——这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反而让你被动。

比如有个企业为了催款,扣了对方业务员半天,结果被报警,负责人被拘留5天,还要赔偿精神损失——本来能要回的钱,反而赔了进去。

说到底,破解坏账回款困局的关键,从来不是“求”对方还钱,而是用合同里的违约责任,把对方的“拖延成本”变成“必须解决的压力”——让他清楚,拖下去赔的钱比还本金多,不解决连正常经营都做不到。你不需要低姿态催款,只需要把规则摆清楚,让对方自己算明白“哪边更划算”。这才是最有效的回款方式。

1324456678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