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0:43:56
很多企业都有过这样的憋屈:耗时耗力打赢官司,拿到的判决书却成了“法律白条”——对方账户空空如也,财产早早就转移了,赢了官司却拿不到真金白银。其实赢官司从来不是终点,执行才是回款的关键,每一步都得“精准打靶”:摸透对方的财产底数、拽出躲在后面的责任人、用对法律工具堵死逃债的路,少一步都可能功亏一篑。
要拿到钱, 步得摸清楚对方“钱在哪”。不少企业误以为法院会主动查遍对方财产,可现实是法院人力有限,想要找全财产,自己得先做“主动调查员”。首先查银行账户——不能只查被执行人本身的基本户、一般户,关联账户更要查,比如股东、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账户,如果有证据证明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混同,比如公转私没有合理理由,这些账户里的钱也能追。查银行账户需要法院出具《调查令》,让律师去各大银行调取流水,重点盯最近6个月的大额转出——要是转给了关联公司、亲戚朋友,马上就能申请“撤销权诉讼”(依据民法典538-539条),把转移的财产追回来。
然后是不动产——去被执行人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查,不管是住宅、商铺还是写字楼,哪怕是期房或者有抵押的房子都要查。抵押房拍卖后先还银行,剩下的钱就能用来偿债。车辆要去车管所查,别只查被执行人名下的,还要看有没有“挂名”在亲戚朋友名下的车——比如有转账记录证明车是被执行人出钱买的,就算挂在别人名下,也能执行。股权也是重点,通过“企查查”“天眼查”查被执行人有没有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哪怕是小股东,都能申请冻结并拍卖——比如某公司股东持有另一家公司20%的股权,市值50万,拍卖后的钱就能用来还债。
还有些容易被忽略的财产:支付宝、微信钱包的余额,能申请法院冻结;理财账户比如股票、基金,甚至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很多分红险、年金险能退出现金价值,这部分也能执行;应收账款要是被执行人有客户欠他钱没要,直接提“代位权诉讼”,起诉客户要这笔钱;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著作权,能拍卖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换钱。这些财产看着零散,凑起来可能就是回款的关键。
要是被执行人本身没钱,就得把“躲在后面的人”拉进来当被执行人——这是很多企业容易漏掉的关键一步。比如股东未足额出资,哪怕注册资金是认缴制,只要公司没钱还债,股东就得在未缴出资范围内担责。比如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股东只实缴了100万,剩下的900万没缴,企业直接向执行法院提交《追加被执行人申请书》,附上工商档案(公司章程里有认缴期限)、股东未实缴的证据(比如银行转账记录没显示后续出资),法院会开听证会,证据够的话,就能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执行股东的个人财产。
还有几种常见的追加情形:要是被执行人是一人有限公司(只有一个股东),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独立,直接追加股东;分公司没钱,可以追加总公司,反过来总公司没钱,分公司有财产也能直接执行分公司;被执行人注销时没清算,或者清算报告造假,直接追加股东、董事为被执行人,他们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要是被执行人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比如借的钱用于家庭经营、买房子,能追加配偶——比如借条上写了“用于公司进货”,而配偶是公司股东,或者有转账记录证明钱进了配偶账户,就能追加。
要是对方已经转移了财产,用“执行异议”和“撤销权”抢回来。比如对方在诉讼期间把房产以100万卖给亲戚,而市价是200万,这属于“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马上提起“撤销权诉讼”。需要收集的证据包括:房产的市价(比如同小区近期成交价、中介评估报告)、转让合同(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查)、亲戚和被执行人的关系(比如户口本、微信聊天记录)。胜诉后,房产会回到被执行人名下,再申请执行就行。
还有一种情况:对方把钱放到朋友账户里收货款,比如客户转账备注“货款”,但钱进了朋友的微信账户。这时候提“执行异议之诉”,主张这笔钱属于被执行人。需要的证据有:客户的证言(证明是给被执行人的货款)、微信流水(显示这笔钱转给了被执行人的员工或者用于公司开支),法院确认财产归属后,就能冻结并扣划这笔钱。
用“信用惩戒”逼对方现身还钱。很多老赖不怕起诉,但怕“失信”和“限高”——这两个工具得主动申请,别等法院做。向执行法院提交《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申请书》和《限制高消费申请书》,写清楚理由:比如被执行人有房产却不配合拍卖,或者有工资收入却拒不履行。
失信的后果很直接:被执行人不能贷款、不能投标、不能当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董事(查“企查查”能看到失信记录,客户不敢和他合作);限高的后果更影响生活:不能坐飞机、高铁(只能坐绿皮车)、不能住星级酒店、不能让子女上高收费私立学校(比如一年学费十几万的国际学校)。要是被执行人是企业老板,限高会让他没法出差谈业务,很多人会主动找你协商还钱。
要是实在找不到财产,试试“悬赏执行”——申请法院发布悬赏公告,比如“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拿到钱后给10%的奖金”。法院会在官网、微信公众号、被执行人所在地的社区张贴公告,很多知情人比如员工、客户会主动提供线索,比如被执行人在外地有套房产,或者偷偷开了家新公司。
遇到多个债权人时,要抢“参与分配”的名额。要是被执行人有多个债权人,财产不够分,一定要在“执行终结前”申请参与分配——晚了就没份了。比如被执行人有一套房产卖了100万,有三个债权人,债权分别是50万、30万、20万,没有优先权(比如抵押权)的话,会按比例分:50万的拿50万,30万的拿30万,20万的拿20万。
申请参与分配要准备这些材料:执行依据(判决书、调解书)、《参与分配申请书》、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注意,被执行人要是“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比如个体工商户)才能参与分配,如果是企业法人,得走破产程序。
实在没钱的话,让对方“破产”,清查所有财产。要是被执行人是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直接申请破产——破产程序会强制清查被执行人的所有财产,包括转移的、隐匿的。比如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只实缴50万,破产时股东必须补足450万用于还债;要是公司把财产转移给关联公司,破产管理人会追回来。
申请破产的步骤不复杂:向被执行人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提交《破产申请书》,附上执行依据、被执行人的资产负债表(或者审计报告)、财产状况说明。法院受理后,会指定破产管理人,清查财产、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最后按顺序分配:先还破产费用(比如律师费、诉讼费),再还职工工资、社保、税款,最后还普通债权。
最后提醒几个容易踩的“坑”:不要等判决生效才查财产——诉讼阶段就要申请财产保全(诉前保全、诉中保全),比如起诉时就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房产,防止转移;申请执行的时效是2年——从判决生效之日起算,超过了法院不受理;别相信“讨债公司”——很多是非法的,暴力讨债会连累自己,还可能拿不到钱;盯紧“动态财产”——比如被执行人的工资、公积金、养老金,这些可以每月扣划(留必要的生活费用),比如被执行人每月工资1万,可以扣划5000,直到还清。
执行的核心其实就四个字:“盯紧、查透、用对”——盯紧对方的财产动向,查透所有可能的财产来源,用对法律工具(追加被执行人、撤销权、代位权)。很多企业赢了官司拿不到钱,不是法律没用,而是没把执行的“细活”做透。比如有个企业起诉某公司,赢了官司后,通过查对方的社保记录,发现法定代表人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每月有2万工资,马上申请法院扣划,一年就拿回了80%的欠款;还有个企业通过查对方的应收账款,发现客户欠他100万没要,提了代位权诉讼,直接从客户那里拿到了钱。
执行从来不是“等法院做事”,而是“自己主动推进”——你多查一点,多走一步,拿到钱的概率就大一分。赢了官司不是终点,拿到钱才是真正的结果。
1324456678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