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244566789

鼎合讨债

企业如何减少债务催收风险千万别踩这几个催收坑

2025-07-24 10:03:27

image

企业要减少债务催收风险, 步得把合同签“结实”——很多后续的麻烦,都是从合同没写清楚开始的。比如“送达地址确认条款”,这是很多企业忽略的细节,但恰恰是催收的“地基”。我接触过一家做建材的企业,之前和客户签合同没加这个条款,后来客户拖欠了80万货款,企业发催收函没人收,起诉时法院说“无法向被告送达文书”,只能走公告程序,等了6个月才开庭,结果客户早把资产转移了,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后来这家企业改了合同,加上“本合同项下所有通知、文件(包括催收函、律师函、诉讼文书)均发送至以下地址:XX市XX区XX路XX号,收件人XX,手机号XX。若一方变更地址,需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否则视为未变更,邮寄送达的,寄出后第3日视为签收”。之后再遇到拖欠的情况,用EMS寄催收函,备注“XX合同催收函”,保留底单和签收记录,对方再没法以“没收到”为借口,起诉时法院也能快速送达。

除了送达地址,“债务确认”是另一个能帮你“锁死”债权的关键。我建议企业每季度给客户发一次对账函,不管对方有没有逾期,都要让对方确认欠款金额。对账函不用太复杂,核心内容是“截至XX年XX月XX日,贵司欠我司货款/服务费共计XX元(明细见附件),请于收到后3日内回复‘确认无误’,若未回复,视为认可本对账函内容”。发的时候用EMS或者企业微信,EMS要保留底单,企业微信要让对方回复文字确认——比如有一家做软件的企业,每季度给客户发对账函,客户每次都回复“确认无误”,后来客户拖欠了30万,企业起诉时,客户说“我记得只欠20万”,但企业拿出了5次对账函,客户都签了字,法院直接支持了企业的诉求。这里要注意,对账函一定要让对方盖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如果是业务员签字,要确认业务员有授权,不然可能无效。

等客户开始逾期, 时间要做的不是催款,而是“查底细”——你得知道对方是真没钱,还是故意拖着。具体怎么做?用“企查查”“天眼查”查对方的工商信息:有没有被执行人记录(就是被别人起诉过没还钱)、有没有失信被执行人(老赖)、股权有没有被冻结、社保缴纳人数有没有骤减(比如上个月还交了50人,这个月只剩10人,说明经营出问题了);再查对方的发票开具量,比如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查对方最近3个月的开票金额,如果大幅下降,说明业务量少了,还款能力可能出问题。我有个做化工原料的客户,就是通过查社保发现客户的员工从80人降到20人,赶紧上门沟通,对方承认资金紧张,最后协商用一批原料抵了20万货款,避免了全损。

催收的时候,最不能踩的坑是“暴力催收”——比如上门堵门、威胁对方家人、群发对方的负面信息,这些行为轻则被治安处罚,重则触犯刑法。我见过一家企业的业务员,因为客户拖欠货款,跑到客户家里泼油漆,结果被客户报警,业务员被判了6个月缓刑,企业还赔了客户5万精神损失费。正确的做法是“用法律武器给压力”:比如找专业律师发律师函,律师函不是恐吓信,而是用法律语言把“你欠我钱,不还会有什么后果”说清楚——比如律师函里会写“根据合同第X条,你应于XX年XX月XX日支付货款XX元,逾期未付的,需按日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若你在收到本函后3日内未还款,我司将向XX法院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查封你司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律师函的威慑力在于“专业”,很多客户收到律师函会主动联系协商,因为他们知道律师已经梳理了证据,起诉的话自己赢不了。

如果协商不成要起诉,“财产保全”是必须做的——你得先把对方的财产“冻住”,不然等判决下来,对方早把钱转走了。怎么申请财产保全?首先得找对方的财产线索:比如对方的银行账号(可以从合同里的付款账户找)、房产(查对方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车辆(查车管所的登记信息)、股权(查工商信息里的持股情况)。然后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供等额担保——比如你要保全对方100万的财产,就得提供100万的担保,可以是现金、房产,或者找保险公司买“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保费大概是保全金额的0.5%)。我有个做机械的客户,起诉前申请了财产保全,冻结了对方的基本账户,对方因为没法付款给供应商,主动找客户协商,3天就把80万货款还了。

如果判决下来对方还是不还,得赶紧“追执行”——别以为赢了官司就没事了,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没及时申请执行,导致对方转移财产。执行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技巧: ,查对方的“隐性财产”,比如有没有对外投资(比如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权)、有没有应收账款(比如别人欠他的钱),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让律师去查;第二,如果对方是有限责任公司,查股东有没有“出资不实”——比如注册资本是500万,股东只实缴了100万,那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要求股东在未实缴的400万范围内承担责任;第三,如果对方是一人有限公司(只有一个股东),查股东有没有“财产混同”——比如股东用公司账户给个人转账,或者个人财产用于公司经营,比如股东的房子给公司当办公场地没要租金,这样可以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我有个做广告的客户,起诉一家一人有限公司赢了,但对方没财产,后来查股东的银行流水,发现股东把公司的100万转到了自己账户,法院判决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最后客户从股东那里拿回了80万。

还有个容易踩的坑是“相信口头承诺”——比如客户说“下个月肯定还”,你就等着,结果下个月没还,再问又说“再等等”,拖个一年半载,诉讼时效都过了。正确的做法是“把口头承诺变成书面”:比如客户说下个月还,你就让他写《还款承诺书》,内容要包括“今确认欠XX公司货款XX元,我司承诺于XX年XX月XX日前支付完毕;若未按时支付,按日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本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然后让对方盖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我有个做食品的客户,就是因为让客户写了《还款承诺书》,后来客户拖欠,起诉时法院直接按承诺书的内容判决,没用再查之前的合同,省了很多时间。

企业要建立“分层催收流程”——不要把催收全交给业务员,要分工明确:比如逾期1-30天的,由业务员催,因为业务员和客户关系好,适合沟通;逾期31-60天的,由财务催,财务可以强调“我们的资金也紧张,再拖会影响后续合作”;逾期61-90天的,由法务催,法务可以用法律条款给压力;逾期超过90天的,直接找律师起诉。我有个做电子元件的客户,就是这样做的,把应收账款的逾期率从20%降到了5%——比如有个客户逾期了45天,财务催的时候说“我们这个月要付供应商货款,你那边要是不结,我们没法给供应商付款,下次进货就得延迟,到时候你的订单也得拖”,客户听了赶紧付了款。

其实减少债务催收风险的核心不是“怎么催”,而是“怎么防”——从合同签的时候就把漏洞补上,中期监控客户的状况,后期用合法的方式催收,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更低 。很多企业觉得催收麻烦,但其实只要把每个环节的细节做到位,大部分风险都能避免。比如合同里加个送达地址,每季度发个对账函,逾期时查一下客户的信用,这些小事花不了多少时间,但能帮你省掉后面的大麻烦。

1324456678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