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09:07:01
企业遭遇坏账时,最头疼的从来不是账面上冷冰冰的数字,而是“钱能不能真的要回来”“怎么合法把钱要回来”。很多老板抱着“等对方有钱再还”的心态一拖再拖,最后要么过了诉讼时效,对方一句“时效已过”就能让法院不支持请求;要么对方直接破产,钱彻底打了水漂。其实用法律手段催收远不是“打官司”那么简单,而是一套能落地的“流程工具”——从确认债权有效性,到固定证据,再到申请执行,每一步都有能立马用上的技巧,不用依赖律师,自己就能操作。
首先得解决“有没有资格要”的问题——别让诉讼时效过期。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是3年,从约定的付款日期届满当天起算。比如合同写“货到30天付款”,货是2021年1月1日送的,那诉讼时效就到2024年1月1日。过了这个时间,对方只要以“时效已过”抗辩,法院就不会支持你的请求,哪怕你确实有理。
怎么中断时效?三个自己就能做的办法: 是发催款函,用EMS寄,信封上一定要写清楚“关于XX公司拖欠XX货款的催款通知书”,里面要明确“你方欠我方货款XX元(合同编号XX,送货日期XX),请于XX日前支付”。关键是要保留EMS底单(上面有快递单号和收件人信息)和签收记录(EMS官网能查,截图保存),这是最有效的时效中断证据。第二是让对方写还款承诺,哪怕对方只写“我方确认欠XX公司货款XX元,计划于2024年6月前偿还”,只要签字或盖章,不管有没有具体还款日期,时效都会从承诺的日期重新算3年。第三是发微信或短信催款,一定要明确提到“货款金额”和“催款要求”,比如“王总,贵司欠我司的10万货款(去年3月的这批货),能不能这个月先付5万?”对方哪怕回复“再等等”也有用——但要注意,聊天记录一定要保留原始记录,别删,别截图后删原记录,万一起诉,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接下来是确认“要什么”——把债权金额和证据理清楚。很多企业起诉时拿不出完整证据,要么没有对账单,要么送货单没签字,结果被对方反驳“没收到货”“货款已经付了”。整理证据要像整理快递单号一样,每一笔钱都要有“链”:
基础合同是根本,不管是购销合同、服务合同还是工程合同,一定要有双方盖章的原件。如果是口头合同,得补微信聊天记录(比如“李总,这批货按上次的价格,100元/件,订1000件,对吧?”对方回复“对”)或者之前的交易记录(比如之前的货款是对方公司账户转的,这次没签合同但有相同的送货流程),这些都能证明合同关系存在。
交货或服务凭证要对应合同,送货单得让对方的收货人签字,更好 是合同里约定的“联系人”(比如合同写“收货人:张三,电话138XXXX1234”);如果是服务,要让对方签验收单(比如“XX服务已完成,符合要求”);如果是工程,要签结算单。比如合同写“送A产品1000件”,送货单就得写“A产品1000件”,收货人签字,这样才能对应上。
对账单是最有效的“债权确认书”,要让对方盖章或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签字,内容得明确“截至XX年XX月XX日,贵司欠我方货款XX元”。如果对方不愿意盖章,可以发“阶段性对账单”,比如每个月发一次,对方回复“确认”(微信或邮件),积累起来也是证据。
发票和付款记录也不能少,发票要开给对方,保留开票记录(税控系统里的截图)和对方签收发票的证据(比如快递底单写“XX公司发票”);付款记录要保留对方之前的转账记录(比如银行回单,备注“货款”),如果对方付了一部分,要算清楚剩余金额——比如总货款100万,对方付了30万,剩余70万,就得把30万的转账记录附在证据里,证明还有钱没付。
还有利息别忘要,很多企业觉得“不好意思要”,但这是法律支持的。如果合同里没约定利息,民法典规定可以从“逾期付款之日”起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利息。比如对方应在2023年1月1日付款,到2024年1月1日还没付,利息就是“70万×LPR(比如3.45%)×1年”——这部分钱不是“额外要”,是你应得的,一定要写进诉讼请求里。
然后是“怎么告”——起诉的流程和技巧。很多企业怕起诉麻烦,其实现在法院都有“网上立案”系统,比如“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不用跑法院,在家就能提交材料。
选对法院很重要,合同里如果写了“争议由XX法院管辖”(比如“甲方所在地法院”),就按合同来;没写的话,可以选“被告所在地法院”(对方公司的注册地址)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比如交货地、服务提供地),选离自己近的法院,方便后续沟通。
写起诉状不用找律师,自己就能写清楚:原被告信息要全,原告写自己公司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电话;被告写对方公司的同样信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以在“企查查”查,地址要写注册地址或实际经营地址)。诉讼请求要具体,比如“1. 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货款70万元;2. 请求判令被告支付逾期利息(以70万元为基数,从2023年1月1日起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止);3. 请求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保全费”。事实与理由别写废话,按“时间线+证据”来,比如“2022年12月1日,原被告签订《购销合同》,约定原告向被告供应A产品1000件,单价100元,总货款100万元,货到30天付款。2022年12月5日,原告按约送货,被告收货人张三签字确认。2023年1月5日付款期限届满,被告仅支付30万元,剩余70万元未付。原告多次催款(附EMS催款函底单、微信聊天记录),被告至今未付”。
提交证据要列“证据清单”,每样证据写清楚“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内容”,比如“证据1:《购销合同》,原告与被告签订,证明双方存在买卖关系,约定了货款金额和付款时间;证据2:送货单,被告收货人张三签字,证明原告已履行交货义务;证据3:EMS催款函底单及签收记录,原告向被告催款,中断诉讼时效;证据4:银行转账记录,被告支付30万元,证明剩余70万元未付”。证据要提交复印件(开庭时带原件),网上立案的话,扫描成PDF上传就行。
起诉的同时,一定要做“财产保全”——这是“把钱拿到手”的关键。很多企业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就是因为没做保全,对方把财产转走了。怎么做保全? ,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写清楚“请求查封、冻结被告银行存款70万元或等值财产(比如房产、车辆)”;第二,提供担保,可以用自己公司的房产、存款做担保,也可以找保险公司出“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保函”(费用大概是保全金额的0.1%-0.3%,比如保全70万,费用700-2100元);第三,提供对方的财产线索,比如对方的银行账户(可以查之前的转账记录)、房产(查“不动产登记中心”或企查查的信息)、车辆(查车管所信息)、股权(查“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股东信息)。保全的作用是“锁住”对方的财产,比如冻结银行账户,里面的钱就不能转走;查封房产,就不能卖掉,等判决生效后,直接从冻结的账户里扣钱,或者拍卖房产还钱。
开庭不用怕,记住“讲证据,别吵架”。很多老板觉得开庭要“口才好”,其实法官只看证据。开庭时,法官会先问“原告诉讼请求有没有变更”,你说“没有”;然后问“事实理由有没有补充”,你说“按起诉状来”;接下来是“举证质证”,你把证据原件拿出来,按证据清单的顺序讲,比如“这是《购销合同》,被告盖了章,证明我们的买卖关系”;如果对方反驳“送货单上的张三不是我们公司的人”,你就拿合同里的“联系人张三”条款,或者之前的交易记录(比如上次送货也是张三签字,对方付了款);如果对方说“货有质量问题”,你就拿“验收期”的证据——比如合同写“收货后7天内提出质量异议,逾期视为合格”,对方没在7天内提,就不能以质量问题抗辩。如果对方缺席没出庭,没关系,法官会按你的证据判,只要证据充分,一样能赢。
赢了官司后,赶紧申请执行。判决书生效后(对方10天内不履行),就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写清楚“请求执行被告的财产,支付货款70万及利息”)、判决书原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执行阶段要做这几件事: ,提供财产线索,比如之前保全的银行账户、房产,或者新查到的财产(比如对方最近买了车,或者收了一笔货款);第二,申请将对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老赖),这样对方不能坐飞机、高铁、住星级酒店,不能贷款,不能开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也会被限制高消费;第三,申请“拘留”,如果对方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比如账户里有钱却转移),可以申请法院拘留法定代表人15天,倒逼对方还钱;第四,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如果对方公司没钱,但股东没实缴出资(比如股东认缴100万,只实缴了30万),可以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让股东在未实缴的70万范围内承担责任。
还有两个“快速催收”的技巧,不用等起诉:
个是“诉前调解”,很多法院在立案前会先调解,法官会给对方打电话说“XX公司起诉你了,要不要调解?”对方可能怕影响信用(起诉会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示),会主动和你谈。调解时可以让步一点利息,比如本来要算1万利息,让成5000,换对方30天内付清——比等判决(通常3-6个月)快很多。
第二个是“支付令”,如果债权债务明确(比如有对方盖章的对账单,没有争议),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支付令的费用是起诉费的1/3(比如起诉费1万,支付令费3000),法院15天内发出,对方15天内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就生效,直接申请执行——比起诉快2个月。但如果对方提出异议(比如“我不欠这么多”),支付令就失效,得转起诉,所以适合“对方不会反驳”的情况。
别信“对方说再等等”就不催,很多企业等了一年又一年,最后过了时效,或者对方破产了。不管对方怎么说,先按流程中断时效,再谈还款。别把“对账”变成“扯皮”,对账单要写清楚“截至XX日的欠款金额”,别写“可能欠”“大概欠”,不然对方会说“没确认”。别忘查对方的“经营状态”,起诉前用“企查查”查对方有没有“经营异常”“失信”“破产”,如果已经破产,赶紧去申报债权(破产清算时能分到一点);如果还在经营,赶紧保全财产。
杭州有个做五金配件的小工厂,2022年给一家装修公司供了80万的配件,装修公司说“工程验收后付款”,结果工程验收了,装修公司却拖了1年没付。工厂老板一开始怕得罪客户,没催,后来听朋友说“要中断时效”,赶紧发了EMS催款函,对方签收了。然后整理了合同、送货单(装修公司项目负责人签字)、对账单(装修公司财务盖了章)、发票,起诉到法院,申请保全了装修公司的银行账户(里面有40万)。开庭时装修公司说“工程没拿到钱”,法官问“你们和甲方的纠纷和本案有关吗?”装修公司说“没有”,最后法院判工厂赢。执行时扣了银行账户的40万,剩下的40万查了装修公司的一辆奔驰车,拍卖了35万,加上利息,总共拿回来82万——前后用了5个月。
企业处理坏账,从来不是“要不要打官司”的问题,而是“怎么用法律工具把钱拿回来”的问题。从确认时效到固定证据,从起诉保全到申请执行,每一步都有能立马用的技巧——不用找律师,自己就能做,关键是“别等,别拖,按流程来”。毕竟,账面上的数字再好看,也不如手里的现金实在。
1324456678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