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244566789

鼎合讨债

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助企业摆脱坏账困扰的关键

2025-07-27 10:52:59

很多企业的坏账,不是客户故意要赖账,而是从合作的 天就没看清对方的信用底色——要么没查真实偿债能力,要么轻信口头承诺给了过高额度,等钱收不回来才追悔莫及。要解决这个问题, 步得学会用工具“扒开”客户的信用真面目,别再靠直觉判断。

工商信息是最基础的“信用照妖镜”,用企查查、天眼查这类工具就能快速查。得重点看三个数据:一是实缴资本占比——注册资本1000万但实缴只有100万的客户,相当于用“空壳子”撑场面,偿债能力得打对折;二是年报里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如果低于1,说明客户手头的钱连短期债务都覆盖不了,合作得捏把汗;三是法律纠纷类型——要是有3起以上“买卖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说明这家企业经常欠别人钱,大概率也会欠你的。

除了工商信息,还得让客户提供最近3个月的银行流水:要看每月进账稳不稳——比如每月固定有10万以上进账,比偶尔一笔50万更靠谱;有没有大额异常流出——比如每月转5万给老板个人账户,可能是在转移资产。要是中小企业,千万别漏了老板的个人征信——去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查就行,要是有信用卡逾期、房贷断供,或者个人负债率超过50%(比如名下有100万贷款,月收入才1万),这家企业的资金大概率和老板个人混在一起,老板出问题,企业也得垮。

光查还不够,得把信用评估变成能落地的合作条款,让风险“看得见、控得住”。比如信用额度别拍脑袋定,用“净利润覆盖法”算:假设你从某个客户身上一年能赚5万净利润,那信用额度最多设15万——就算客户跑了,3年利润能覆盖损失;要是 次合作,直接“款到发货”,第二次准时付款再给30天账期,第三次改成60天,循序渐进。合同里一定要加两个“保命条款”:一是逾期利息,按LPR的1.5倍写(比如现在LPR是3.45%,1.5倍就是5.175%),别嫌麻烦,这能倒逼客户按时付款;二是所有权保留,明确“货物没付清全款前,所有权归卖方所有”——去年有个做建材的客户,给装修公司供了20万瓷砖,没写这个条款,后来装修公司破产,货物被其他债主分了;另一家同行写了,直接去工地拉回12万的瓷砖,减少了损失。

接下来是过程监控,别等账期到了才催款,得把风险“扼杀在萌芽里”。用Excel做张“账龄预警表”,列清楚客户名称、应收账款金额、账期、到期日、逾期天数,然后设置条件格式:逾期0-30天标黄色,30-60天标橙色,60天以上标红色。每天早上打开表看一眼,红色客户立刻打电话跟进,别等变成“死账”。还得学会识别异常信号:比如客户突然加大量(之前每月订10万,突然订50万)但要求延长账期,或者经常找借口不对账(“财务请假了”“系统在升级”),或者换了采购联系人(新联系人说“之前的账我不清楚”)——这些都是“跑路前兆”,赶紧暂停供货,要求先付一部分款再继续。去年有个做电子元件的企业,客户突然订30万货,要求账期从30天改90天,他们没当回事,结果客户拿到货就失联,30万全成坏账;后来他们改规则:只要订单量超过上月20%,必须先付50%定金,现在再也没踩过坑。

要是真出现坏账,别拖延,快速处理比“等客户良心发现”管用10倍。 步是“协商还款计划”,别光说“赶紧还钱”,得给具体方案:比如客户欠15万,让他分6期,每期还2.5万,每月加1%利息(年利率12%,没超过法律保护的15.4%),同时要求老板用房产做抵押(去房管局办抵押登记,别只写借条),或者找第三方企业担保(得查担保企业的信用,别找比客户还穷的)。要是协商不成,立刻走法律程序,但要注意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一般是3年,所以得在到期后3年内起诉,或者让客户写“还款承诺函”(比如“本人承诺2024年12月31日前还清15万欠款”),这样能延长时效。起诉的时候一定要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客户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去年有个做机械的企业,起诉前没保全,判决下来客户把钱转走了,最后只拿到一辆值3万的旧车;另一家企业起诉时就冻结了账户,刚判决就拿到全部10万欠款。要是客户真破产,试试“债务重组”:比如客户欠8万,有一批库存值6万,你可以收库存抵4万,剩下4万分2期还——总比全亏强。

还得解决“销售团队配合”的问题——很多坏账是销售为了业绩隐瞒客户风险。比如把信用评估和销售提成挂钩:要是销售推荐的客户信用评分低于60分(比如实缴比例、银行流水、历史付款记录、个人征信四项总分),就算做成生意,也没有提成;要是客户逾期超过30天,扣掉该笔订单的50%提成;要是客户按时付款,额外给1%的“信用奖励提成”。这样销售就会主动查客户信用,比如有个销售之前为了拿提成,推荐了实缴只有10%的客户,结果客户逾期,他扣了5000块提成,后来再推荐客户,都会先查企查查的实缴比例,再也没踩过坑。

也可以用第三方工具转嫁风险,比如“应收账款保理”——把应收账款卖给保理公司,立刻拿到80%-90%的钱,剩下的10%-20%等客户付款后拿,这样不用等账期,也不用承担坏账风险。比如某贸易公司有50万应收账款,账期60天,卖给保理公司拿到42.5万(85%),保理公司负责催款,这样公司立刻有现金流,不用怕客户跑路。还有“信用保险”——给应收账款买保险,要是客户拖欠或破产,保险公司赔80%,虽然要交保费(一般是应收账款的1%-3%),但比坏账强多了。

信用风险不是“一次性解决”的问题,得持续优化。每季度Review一次信用评估标准,比如最近3个月的坏账都是因为客户所在行业下滑(比如传统服装行业),就把“行业景气度”加入评分指标,给夕阳行业的客户降低20%信用额度;要是某类客户经常按时付款,就提高他们的信用额度,比如从10万提到15万,增强客户粘性。还得定期分析坏账原因,比如最近半年的坏账有60%是因为没查银行流水,就把银行流水的评分权重从20分提到30分,让这个指标更重要。

其实,摆脱坏账的核心不是“催款”,而是“从源头控制风险”——用工具查清楚客户的真实实力,用条款把风险锁死,用监控及时预警,用快速处理减少损失。这些方法不用请咨询公司,自己就能做,关键是要“落地”,别停留在“知道”层面。比如今天下班前,你可以拿出客户列表,用企查查查一下实缴资本占比,把低于30%的客户标出来,明天就和他们谈“款到发货”;或者做一张账龄预警表,把逾期30天以上的客户列出来,下午就打电话跟进。这些小事,比“制定宏大的信用政策”管用多了。

13244566789

微信二维码